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线上配资排名网_杠杆网配资_股指配资网 > 线上配资排名网 > 线上配资排名网
配资平台查询网站 再出骚操作! 隆基究竟在玩什么阴谋诡计?
发布日期:2024-11-02 23:16 点击次数:194
而在两天之前,即9月12日,黎巴嫩“广场”电视台报道称,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军队在特拉维夫卫星城格利洛特的基地实施打击,导致22名军事人员死亡,74人受伤。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997篇原创文章
多少投资者还没有从隆基在短短两年时间就从“光伏市值一哥”变成“亏损之王”的巨大转变中缓过神来,隆基又爆出全新的骚操作,一如过往,一些看似自洽、其实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的骚操作。
隆基合资成立子公司生产HBC电池
前几天,港股上市公司金阳新能源(01121.HK)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金阳(泉州)已与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以及隆基订立合资协议,订约方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生产HBC太阳能电池。
根据协议,钜能、金阳(泉州)将以现金及注入资产方式分别出资3.46亿元、1.80亿元,分别占股52.51%、27.31%,而隆基则将以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四条PERC生产线折资1.33亿元,占股20.18% 。
合资公司将把隆基的这四条PERC生产线升级为高效率HBC生产线。符合效率及质量等各方面相关的合同规范后,合资公司将向隆基或其关联公司出售其生产的大部分HBC太阳能电池,并由隆基或其关联公司进一步封装成组件销售。
根据网上公开资料,福建钜能电力成立于2017年,由钧石投资控股。今年4月,钜能宣布实现全球首家HBC规模化量产,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 。
金阳(泉州)新能源,前身为金太阳公司,2021年由金阳新能源战略性转型投资,成为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太阳能柔性电池片、组件、设备及配套等新型材料的新能源公司。2023年9月,金阳新能源宣布成功建设了新一代异质结背接触电池第一条生产线。
很明显,隆基选择了这两家光伏后排企业合作,主要是看中了他俩的HBC技术。
没有硬性规定设立合资公司必须披露,隆基并没有发布公告,但实际上这个消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里面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了。如果从为投资人负责的角度,新能源正前方认为有必要发布一下公告,隆基保持沉默,大概率是想保持低调,减少争议。
豪赌HBC ,不成功便成仁
众所周知,因为种种原因,隆基在这一波P型向N型转型的大浪潮中走了不少弯路,导致现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围绕“隆基究竟有没有问题”的争议,也随着隆基在2024年中报季勇夺“光伏亏损之王”尘埃落定。
在其他几个巨头早早押注TOPCon,甚至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隆基却一直没有选择N型时代的技术路线,直到去年中报公司才明确选择了BC路线。
后续虽然也有扩产30GW TOPCon产能的谜之操作,但总体上还是以BC路线为主。
官方在各种场合鼓吹BC技术优势,同时大力扩产BC产能,还高调宣布隆基HPBC二代电池量产线全线贯通,甚至基于HPBC二代技术推出了面向集中式市场的Hi-MO 9组件产品。2024年中报虽然惨烈无比,但隆基还是强调,“BC全场景产品价值凸显,以及在HPBC2.0卓越性能领跑高效技术下的全方位筑牢技术护城河。”
这一次隆基选择和金阳、钜能这两个小老弟合作生产HBC电池,基本可以理解为隆基准备在BC技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不成功便成仁那种。
光伏行业从来不乏靠着“全部身家”押注最终一举逆袭成功的传奇故事,但更多的却是押错技术路线或者周期,最终灰飞烟灭的悲剧。
隆基选择豪赌HBC,究竟是成功,还是成仁?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只是具体到这一出合作,却有非常多让人不解的地方。
迷雾重重的合作
上面说了,隆基选择与金阳新能源和钜能电力合作,大概率是为了两者手中的HBC技术,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隆基在手握HPBC二代技术,而且鼓吹技术各种卓越的情况下,还选择与其他厂商合作生产HBC电池?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隆基的HBC量产遇到了问题?比如公司在BC技术上的储备并不充足,或者成本和转化率都遇到了瓶颈,只能通过合作的方式“曲线”实现BC产品量产?
虽然隆基对媒体回应称,与金阳合作的HBC项目与隆基自己的HPBC二代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工艺。但同样无法消除市场对于公司在HBC技术上的储备的顾虑。
总之,此次隆基与金阳、钜能的合作究竟意欲何为?仅仅是表面上的与合作伙伴研究新的HBC量产路线?还是简单地把合作公司当作HBC电池供应商?抑或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考量?这中间的用意值得每一个隆基中小股东深思。
另外,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合资公司的产能仅有2GW,合资公司包产,隆基包销。
根据隆基官方的数据,目前隆基已有HPBC产能1.5GW,明年一季度将有近20GW产能释放,并且目标是在明年底实现70GW BC产能。
如果说此次合作是隆基希望借助合资公司的力量“曲线”生产HBC电池,但2GW产能相比70GW的目标产能完全是杯水车薪。
面对隆基未来庞大的HBC产能需求,这仅仅2GW不同技术路线的产能,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同样无法得到合理的解答。
不过如果从阴谋论角度出发,却非常合理。假如公司自身的HBC量产出现问题,按照现在的进度根本无法完成明年建设70GW HBC产能的目标,于是借助有技术储备的公司,先把几条P型产线试验改造成HBC产线。如果成功了,则大规模升级其他P型产线,庞大的P型产能变废为宝。这样也说明了HPBC 2.0选择失误了。不仅如此,行业其他公司也可以采取同样的策略和金阳合作将手里的存量PERC改为HBC与隆基全面竞争,也不存在所谓的护城河。
假如不成功,也不亏,无非就是就几条P型产线,这些落后产能本来后续也是要处理的,无非是早处理晚处理的问题。但同时也证明了隆基及金阳的HBC路线不可行,BC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BC是终极路线的说法也不成立。
当然了,这仅仅是阴谋论,真相只有管理层清楚。
专利或成为地雷
究竟隆基在BC技术路线上是否遭遇了问题,不得而知。但在此次合作中,技术归属合作方,合资公司需要支付许可费使用HBC产品所需的知识产权,这条路真能走得通的话,其他产能的改造升级同样需要支付专利使用费,技术专利依然是隆基绕不过的问题。
就算隆基跟合作伙伴的技术授权问题可以解决,但合作伙伴的HBC技术同样存在专利侵权风险!
看看国内另一家BC厂商爱旭股份就非常清楚了。虽然爱旭一直宣传自己有核心专利,但这两年一直深受Maxeon的专利诉讼困扰,金阳能源会不会也有这个问题?
相比BC的技术难度(包括工艺、成本),BC的专利问题甚至更大。大量的BC专利都掌握在Maxeon 手中,这是未来很多厂商想要走BC路线都绕不过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TCL中环不愧是技术出身,非常有远见,通过出资控股Maxeon的方式早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虽然此前金阳能源没有遭遇专利困扰,但不一定是它的专利没问题,也许是因为它体量太小,入不了人家法眼,现在隆基跟它合作了,情况可完全不同。
此次隆基成立合资公司生产HBC电池,究竟是给自己挖了一条专利护城河,还是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同样不得而知,只能等时间给出答案。
当然了,虽然新能源正前方对于隆基的这次合作存在千万种疑惑,但还是要说,假如隆基真能成功将PERC升级成了BC ,对行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转化率和成本才是根本
这一波N型浪潮来的急速凶猛,光伏行业里庞大的P型产能何去何从是个巨大的问题。
根据InfoLink的统计数据,至2023年12月底,已经明确宣布关闭或停产的PERC电池产能已达50.6GW,占总产能约10%,也就意味着业内现存的PERC产能还高达450GW以上。如果全部关停,意味着400-500亿元资产将化为乌有。
行业目前的通行做法还是将PERC产线升级为TOPCon,很多厂商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还有大量的P型产能不适合升级为topcon产能,几乎已经处于将被抛弃的状态。
因为此前没有将PERC升级成BC的实操,隆基此次合资尝试,如果真的能成功升级,BC又真的像隆基说的是未来,那无论对于隆基自身,还是对于行业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只是升级完的产线还有多少残值?几方最终的投入究竟会是多少?待稳定运行之后,投入产出比和资产回报的情况如何?
这些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但不管隆基的这一次尝试结局如何,对于光伏产业而言,降本增效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TOPCon、TBC还是HBC,只有低成本高效率、能稳定量产,客户才会买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BC本身就是一个平台技术,刻意将BC技术和TOPCon技术对立起来,更像是隆基刻意推动的“技术之争”,完全就是一个伪命题,更多属于营销层面的东西,而非真正的技术差异。
按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各路技术最终大概率是殊途同归,企业比拼的是自己的内力,在技术趋同的背景下,谁的成本和效率能做到最好,才会是那个最终赢家。
那些妄图靠洗脑和营销的厂商,都将被滚滚的车轮碾压成渣渣配资平台查询网站,最终成为波澜壮阔的光伏历史里又一个令人唏嘘的章节。